2016-04-15

发展中国家院士与天津青年科学家座谈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发展中国家院士与天津青年科学家座谈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9月20日,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活动之一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与天津青年科学家座谈会在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大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地质学家李德生、物理化学家田昭武、无机化学家徐如人、真菌学家庄文颖和电工学家严陆光5位院士与来自我市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位青年科学家围绕“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一起畅谈了当下与能源相关的热点问题。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孙学瑞,市教委副主任韩金玉会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市科委总工程师贾堤主持。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20位青年科学家均是本市能源学科、能源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负责或承担着973、863计划的重点课题或项目。李家俊校长首先致辞,向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天津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宗旨、学科布局和优势、科研发展、新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的建设等情况。李家俊表示,优秀的人才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关系到高校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希望与会院士为青年科学家的科研工作给予更多建议和指导;希望青年科学家们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携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高高等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座谈中,院士们逐一回答了青年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针对青年科学家们非常关心的“石油资源还能用多少年”、“传统能源如何有效利用”以及在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期,如何找准自己的方向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李德生回答说,当前社会上流传的“我国石油还能开采40年”的说法不科学,这个数据是拿探明的存储量除以每年的消费量简单得出的,实际上每年都有新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被勘探出来。同时,我国实际石油的存储量为332亿吨,目前探明了84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2010年底探明5.71万亿立方米,尚有五分之四未探明。煤层气资源量为11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的仅为1%。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矿物能源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可以一直持续到22世纪。

除了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外,未来还有哪些新能源可供人类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严陆光指出,未来能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有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深层地热能、海洋如潮汐,这4类能源的未来可利用空间巨大。其中,根据目前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核聚变能预计下个世纪才能使用上;位于海洋深处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甲烷冰,属于新型化石能源,存储量比化石能源还高,但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开采;深层地热能、海洋如潮汐能等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可能出路之一。
中科院院士、原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表示,在保有传统能源的基础上,要继续研究发展新型化石能源和非常规能源,“新能源一定能为我国的能源保障作出贡献,关键在于科学家们将来能不能把资源开发利用。”
中科院院士,原吉林大学合成催化研究所所长徐如人建议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们对诸如材料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等基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很多基础问题在我国学术界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这将严重制约我们今后的科研创新工作。”他同时提出,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很多都是由化学、化工造成的,因此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要特别注重研究中的各种反应过程,从而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的替代等作出贡献。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庄文颖说,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步阶段,广大科研人员切记不要跟风做研究,要结合当前的国家重大需求独立创新,寻找有较大研究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她同时号召广大青年科学家和高校教师们增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与会青年科学家表示,与院士们的深入交流十分有利于自身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找准科研定位。
朱丽萍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对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院士们对天津市的发展的支持、贡献和对天津市青年科学家提携、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她说:“本次座谈会可谓是一场‘科学盛宴’。”院士们不仅为青年科学家们的科研方向、方法给予了指导,更进一步引发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诸多问题的思考。朱丽萍评价本次座谈会:“主题好、形势好、效果好。”她指出,传统常规资源如何得到安全、有效、节约的利用问题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各国抢占自主创新高地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能源、资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

阅读 5621 次数